上海中小学生暑期“踏上父母上班路”

首页 > 教育新闻 > 新闻阅读存档/2009-08-21 / 加入收藏 / 阅读 [打印]

  本报讯(记者 计琳)“早上7:00就‘被迫’睡眼惺忪地起床和妈妈一起去上班,也第一次知道妈妈为了省钱,舍不得去商场的餐厅吃热腾腾的午饭,而是每天从家带饭上班,我真想快点长大,能够代替妈妈的辛劳”,“第一次跟着开出租车的爸爸开始一天10个小时的工作,才知道爸爸的工作是多么辛苦”……这个暑假,上海1238名中小学生完成了一份特殊的暑假作业——跟随父母的上班行程,记录自己的真实感受。体会亲情、学会感恩。

  这项活动缘于不久前上海学生德育发展中心的一份调查。调查发现,有38%的学生不知道父母乘坐哪路公交车上班和是否需换乘其他公交车;有54%的学生从来没有想过父母是否吃早饭或者吃什么早餐上班;更有81%的学生承认,父母曾经踏上自己上学路千百次,而自己却从未想过主动关注父母上班的行程。

  “学生们只有切身体会到父母的付出,才能体会亲情、学会感恩。”上海学生德育发展中心负责人王磊表示,“踏上父母上班路”这份特殊的暑假作业摆脱了以往“静止”的书面作业形式,让学生们行动起来,目的就在于引导学生了解、关心父母或身边的人,在体验中接受无痕的教育

  闵行区学生赵新伟原本以为陪爸爸妈妈上班,也就是早起一两次而已,没想到这样的体验会给自己带来“如此深的感动”。他写道:“我睡眼蒙眬地跟着爸爸转乘了两班公交车,花了一个半小时才到单位。我问爸爸为什么不坐地铁,爸爸说车票贵;我问爸爸为什么不骑电动车上班,爸爸说,平时妈妈要用电动车送我上学。我语塞了,我还经常跟爸爸要这要那,我真的很想对爸爸说,我会做个懂事的孩子,不会让你们失望。”

  通过对1200余份学生征文进行基本统计,上海学生德育发展中心发现:学生们在完成这份特殊作业后谈自己的感受时,41%的学生将“爱”排在第一位,35%的学生把“辛苦”排第一位,30%的学生把“感谢”放在第一位,10%的学生把“操劳”放在第一位。关于生活,参与统计的学生最想说的5个词先后顺序分别是:温暖、幸福、辛苦、触动、坚持。

  而对学生家长来说,这次体验也给他们带来了特殊的心灵触动。许多家长看到学生日记后,流着泪说:“孩子长大了。”“德育本身就是开放的,有效的教育应创设有利于与学生心灵产生情感联系的条件, 让家长和学生在互动中心灵沟通。”王磊说。